【食品】解读预制菜行业十大热点问题!

(快消品讯)2022年以来,“预制菜”概念肉眼可见地走红于市场。在疫情的催化下,预制菜受到了资本的热捧,相关概念在 A 股一骑绝尘,走出了味知香等一批上市企业,多个预制菜企业也获得亿元级的投资。这个“吃出来”的产业炙手可热,吸引了餐饮、零售、供应商等跨界玩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共同描绘出预制菜这片不容小觑的蓝海。 在疫情“宅经济”的刺激下,预制菜加速走向 C 端消费者的“台前”,然而,在未来很长时间内,2B 都会是预制菜行业的主流。

一、预制菜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呈增长态势

 

广义来看,预制菜产业 2021 年的规模约为 3 万亿人民币,预计未来 5 年的市场年均增速约 6%。其中,约60% 的市场来自团餐,剩余 40% 中的 80% 以上来自零售餐饮行业,剩下的则主要是零售商的自有品牌预制菜。如果只看狭义预制菜中 2B 市场(即零售餐饮行业),当前规模约为 300 亿元,并且预计将按照年化 15% 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速放在后疫情时代,仍是各方眼馋的“香馍馍”。

 

二、四大因素驱动预制菜市场增长

 

1、宏观因素驱动:

中国的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 2021 年的预制菜渗透率不到 20%;即使考虑未来 15% 的年化增速,到2026 年的渗透率也只有 30%,相较美国和日本 60% 左右的渗透率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虽然中式菜肴的菜系种类多、烹饪手法复杂、消费者对口感挑剔等因素,使得中式预制菜面临更多的技术和市场挑战,但 30% 的渗透率绝对不是中式预制菜发展的顶点。

2、成本效益驱动

央厨化的集中操作可以帮助餐厅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约 10% 的利润点。其中,集中采购带来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人员效率提升,以及税务票据带来的财务成本抵扣,影响最大。与此同时,成品、半成品物流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品控要求更高,中心化的高频次配送也会提升物流体系的复杂度,因此物流成本的提升会吃掉一部分利润。整体而言,央厨不仅能够帮助餐饮企业降低成本,在品质稳定性控制、集中化新品研发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的价值。

 

3、政策的积极引导

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食品安全、餐厅连锁化、农业集约化及物流现代化。尤其是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并鼓励消费,加速了以上政策在全国的落地,从而强有力地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促进了预制菜发展。预制菜投资者和生产企业可以密切跟踪各地的相关政策红利,抓住“东风”直上“青云”。

4、疫情因素催化

2020年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央厨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 2B 和 2C预制菜领域。

 

三、疫情对预制菜行业的影响

 

短期而言,疫情爆发导致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受下游拖累略有下降,但却加速了市场结构从 2B 端到 2C 端的调整。长期而言,疫情给社会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反思、消费行为的重塑以及餐饮格局的洗牌,将会持续加速预制菜在市场中的渗透。

 

四、预制菜面临行业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在多重利好下,我们也看到了预制菜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中餐的天然限制、行业的盲目拓张、配方的保密顾虑。

五、预制菜行业的细分及各细分赛道的吸引力情况

 

根据产品类别,预制菜加工市场可以分为 8 个细分市场,分别是粗加工—生菜净菜、粗加工—水产海鲜、精加工—冷冻烘焙、精加工—加工肉类、精加工—速冻、精加工—调味包、成品—料理包、成品—熟调酱卤。

 

综合考虑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和净利润率三大因素,在 8 个细分市场中,最具吸引力的的当属今年疫情期间悄然兴起的“网红”——料理包(如:鱼香肉丝)。疫情封控让 C 端消费者尝到了其便于烹调的甜头,便利性和经济性也让料理包在 B 端中小餐饮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可谓是规模性、成长性和盈利性俱佳。

 

市场吸引力处于第二梯队的细分市场中,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熟调酱卤(如:酱肘子、卤制品)外,预制菜市场细分赛道中还有两大 “隐形冠军”——冷冻烘焙(如:冷冻面团)和调味包(如:火锅底料)。受益于烘焙连锁门店小型化的趋势,以及新茶饮、新咖啡与新烘焙的跨界融合,更为高效和标准化的冷冻烘焙产品受到追捧。而调味包不但受益于泛火锅(火锅、串串香、烧烤等)餐饮的持续发展,应用场景更拓展至面条饺子等中式快餐。作为两大“小而美”的精品赛道,冷冻烘焙和调味包虽当前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但其成长性和盈利性都可圈可点。

 

 

六、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低

 

中国预制菜市场当前的竞争格局却相当分散,玩家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非常低。2021 年美国预制菜行业的 CR20(即前 20 大企业合计的市场份额)高达 55-65%,日本预制菜行业 CR20 亦达到 20-25%;相比之下,2021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的中游加工环节,CR50 不到 20%;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料理包 CR50 更是不足 10%。

 

放眼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进一步整合。疫情的反复加速了行业洗牌,不少中小型玩家逐渐淡出舞台。未来,伴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头部优质玩家将巩固竞争壁垒,并开展纵向的产业链延伸,以及横向的品类和地域拓展,最终市场份额将持续向头部集中。

 

但是,预判终局,中国预制菜市场竞争格局终究不会像发达国家市场一样集中,背后主要有三大制约因素:首先,对比发达国家,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较低,这决定了下游B 端客户的需求更为分散。其次,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全国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菜肴,而且以工序复杂的热加工为主,难以实现不同菜系之间的标准化,规模效应受到一定限制。最后,中国人对于“吃”向来执着,满足国人的“挑剔胃”并非易事,食材保鲜和口感维持的技术瓶颈仍然有待攻克。

 

七、各个环节的典型代表企业

 

在上游食材供应链环节,代表性企业有美菜、快驴、蜀海等,其供应链平台的业务模式让营收规模可以达到百亿元以上,显著高于中游和下游企业。在中游加工环节,各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往往可以实现 10-30 亿元营收,代表性企业有颐海国际、立高奥昆、千味央厨等;而第 2-5 大玩家营收规模在 3-10 亿元不等,典型企业有重庆聚慧、恩喜村、味知香等。最后,在下游物流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新夏晖、绝配、唯捷等,营收体量在亿级和十亿级不等。

 

聚焦中游的加工环节,各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但究其本质,这些策略的内核不谋而同——都在于拉升产能利用率,以提高企业盈利性。比如,专注肉类半成品的成都美好采取了“大单品”战略,成功推出贡献 10 亿级营收的超级爆款小酥肉。与“大单品”异曲同工,“大客户”策略也被广泛应用。比如,百麦通过绑定麦当劳、千味央厨通过绑定肯德基,都能受益于大客户带来的规模优势,从而保证供应链的经济性。此外,2B 和 2C 结合也是重要的趋势。比如,安井集团旗下的安井小厨主攻 B 端,冻品先生侧重 C 端,新宏业和新柳伍则 BC 兼顾——通过 2B 和 2C“两条腿走路”,抹平下游需求的波峰波谷,从而实现产能利用率的最大化。

 

八、预制菜上、中、下游的玩家的代表性打法

 

预制菜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上、中、下游产业链上的不同玩家纷纷入局、各显神通。上游食材供应商向下拓展延伸、中游预制菜加工企业多点开花、下游餐饮连锁和零售商积极布局等代表性的策略。

九、预制菜玩家要想突围,需做好产品、供应链和渠道三大硬实力

 

中国预制菜市场仍处于蓝海竞争阶段。企业想要在市场“内卷”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产品、供应链和渠道三大硬实力,构筑竞争壁垒。

十、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如何抓住预制菜风口

 

作为财务投资人需要首先锚定那些潜在市场规模大、增速快、技术相对成熟的细分赛道,然后聚焦其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或者具备高成长性、在某些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新兴企业。

战略投资人还需要理性地平衡短期和长期回报,避免因一味追逐投资“热点”而缺乏聚焦、盲目扩大产能,最终不得不吞下产能利用率低的苦果。最后,完成投资或并购后,战略投资人需要聚焦整合优化,通过精益化管理实现运营效率提升,进一步创造成本竞争力。

资料来源:科尔尼管理咨询

创建时间:2023-01-16 17:38
最新资讯
【独家】标杆采购预期2021——对话“2020年标杆采购总监&经理”
【独家】标杆采购预期2021——对话“2020年标杆采购总监&经理”
推荐阅读
  • 【独家】消费品牌如何快速出圈 ——"十四五"进口快消品的走向及品渥食品的"Made for China"品牌实践

    (快消品独家讯)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00892.SZ)董事副总裁赵宇宁先生在日前举行的“第21届中国(上海)快消品高层年会”上,以《"十四五"进口快消品的走向及品渥食品的"Made for China"品牌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624 2021-03-18
  • 【原创】深圳国资148亿接盘苏宁易购23%股份 雀巢278亿元出售北美瓶装水业务 望家欢等获融资——2月快消品资本主要事件盘点

    (快消品独家讯)据上海市东方世纪消费品发展促进中心(“东方快消品中心”)同行业领先全媒体——《快消品(网)》对产业的跟踪监测显示,2021年2月发生在中国的快消品资本事件主要有22起,其中并购事件3起,融资事件19起,另有快手、李子园挂牌上市;发生在国际的快消品资本事件主要有7起。纵观“2021年2月快消品资本并购主要事件”,可以发现:深圳国资148亿接盘苏宁易购23%股份,进一步聚焦零售服务业务;元气森林布局咖啡赛道,入股Never Coffee成其最大股东;望家欢与Babycare分别获8亿与7亿融资;美瞳品牌Moody、海伦司小酒馆、婴儿食品品牌宝宝馋了等融资额均过亿元。在国际方面,雀巢继续改变全球水业务,278亿元出售美国和加拿大瓶装水业务;荷美尔食品近200亿元收购卡夫亨氏旗下零食品牌绅士牌Planters;资生堂出售个人护理业务,主力将聚焦化妆品业务。

    550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