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别来看:
一.卷烟市场
(一)国产香烟
烟草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以上。近些年来,烟草业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保护下稳步快速地发展。曾有专家预测。随着WTO的进入,长期受关税壁垒保护的中国烟草业必然遭遇外国烟草的大力冲击。然而中国入世已经3年多了,国内卷烟销售仍然是一付欣欣向荣之景,进口香烟远没有对国产烟产生想象中的压力。
(二)进口香烟市场
上海市进口烟市场上第一至第十的品牌为:万宝路23.6%,三五18.3%,七星14.6%,大卫杜夫10.4%,寿百年5.7%,南洋红双喜5.1%,骆驼4.8%,希尔顿4.3%,沙龙2.4%与爱喜2.1%。进口烟市场上,各品牌所占份额不是太悬殊,呈现出一种均势。随着世界卷烟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以及国内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进口香烟的消费格局将会呈现出几大巨头垄断市场的局面。 二.酒类市场
(一)中国酒
白酒是我国传统产品,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白酒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辉煌的经历,依靠密集的广告投放和良好的市场策划,秦池、孔府家等一些品牌迅速崛起,销售额和利润不断攀高,整个白酒行业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啤酒和葡萄酒快速兴起而使白酒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然而白酒仍然是我国酿酒业的主要行业,特别是由于白酒高税收的特点,白酒企业目前仍是很多地方政府的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白酒所代表的酒文化也使其在短期内很难被其它酒所取代,所有这些因素使白酒在短期内仍将拥有庞大的消费群。
(二)啤酒
啤酒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由于啤酒讲究新鲜度及运输的困难,啤酒销售受到销售半径的约束,啤酒一般是在产地销。一般认为啤酒行业的销售半径是500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半径范围以内运输、销售,产品是有竞争力的,在这距离以外,与当地企业竞争中可能会处于劣势。另外,中国啤酒市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际啤酒巨头涌入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在竞争中品牌成为最有力的武器,品牌营销成为最重要的营销手段。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啤酒市场份额的80%以上集中在三得利、百威、力波与青岛四大品牌上,品牌集中度非常高。
(三)黄酒
上海是黄酒销售的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各黄酒企业的不断创新以及营销策略的不断转变,上海市黄酒市场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上海黄酒消费市场上,和酒、石库门和金枫作为上海本土企业的代表,发展势头良好,分别占据了上海黄酒市场消费份额的32.5%、16.5%与9.5%,而浙江的沈永和、古越龙山、女儿红、塔牌、香红、汾湖与绍礼分别占有市场份额的10%,3.3%,2.8%,2.5%,2.4%,1.9%与1.7%,前十名占据了市场83.1%的份额。对比2003年,除石库门品牌大幅度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之外,其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前十名绝对占有率的下降,意味着其他品牌的崛起,如绍礼、会稽山、咸亨与大越等近年来在上海市场上光景越来越好。
(四) 葡萄酒
葡萄酒是酒精度较低的发酵酒种,品质高雅,具有丰富的营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好和欢迎。2003年,全国葡萄酒总产量为34万吨,增长幅度达到了13.4%。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14.3%和12.7%,达到60多亿元和16亿元,行业利润也以13.5% 的幅度递增。葡萄酒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国外资本和国际品牌更多地介入,2003年葡萄酒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38.14%,竞争日趋激烈。
(五)洋酒
近年来,白酒独霸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啤酒、黄酒、葡萄酒增势迅猛;许多老牌白酒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受到了强劲的挑战;洋酒也不失时机地抢占中国市场。
综上所述,上海烟酒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注重品牌的营销时代,在竞争中,如何适应市场开拓创新,开发出适应需求的产品,如何去建设企业文化树立品牌,已经成为摆在各大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2005年,烟酒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FMCG讯)